对于目前奶粉配方注册的进展,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目前现有的工厂到今年底全部拿到配方注册的希望不大,今年预计会有2/3的工厂会通过配方注册,而1/3的工厂要等到明年六月份左右才能全部拿到。目前国内奶粉工厂通过数量很多,而国外工厂通过率仅在30%左右。
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国外工厂申报速度比较慢,他们一般会等政策明朗后才开始申报;另一个方面是国家在申批方面,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先审国内工厂再审国外,但实际在执行上会向优先国内工厂。因此国外工厂配方注册,通过速度相对就会慢很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奶粉工厂通过的品牌配方数,主要有伊利24个、飞鹤36个、健合集团12个、君乐宝18个、澳优9个。蒙牛和贝因美的通过数量也居前列。
“最终会通过500多个系列配方,奶粉品牌从目前市场上3000多个直接减少到500多个。由于目前很多工厂只申报了1-2个,并没有按规定报到3个。因此最后批下来的配方也就是500多个,那么这就意味着大批的奶粉品牌将被清理出局。”知情人士表示。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那些拿不到配方注册证的奶粉企业开始疯狂甩货。事实上,奶粉的甩货早就开始,只是当前到了比较混乱的阶段。目前国产奶粉渠道商的拿货价为30-50元/罐,进口奶粉的拿货价为70-80元/罐。对于保不住的奶粉品牌来说,甩货的结果就是能收回多少成本算多少,最大幅度地减少损失。因此这个阶段是竞争最为惨烈、最为混乱的阶段。
如果配方注册延期,那么现有的工厂配方注册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而市场甩货乱象也将在明年一季度基本结束。如果没有延期,到2018年1月1日没有拿到注册码的企业就会自动把货清理掉,代理商也不会再进这类品牌的奶粉。如果延期,混乱的局面有望持续到明年年底结束。
这些甩货的奶粉主要是在通路的进货端,而不是终端消费者。门店经销商拿货成本在每罐50元的,可以卖到250元。因此这些门店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时,考虑到利润问题,短期很少推荐注册下来的品牌。不过,就大的代理商而言,对于企业拿到注册证就开始放开做市场,而对于没有拿到配方注册的品牌,还在谨慎观望中。由于奶粉品牌大幅减少,届时拿不到配方注册的工厂就不能再生产,对于代理商的整个门店来说影响比较大。
兼并收购门槛提高 小品牌后年面临生死战
市场甩货在业内人士看来,仅仅是奶粉配方注册过程中必然经过的一个阶段,而品牌大幅减少带来行业集中度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健合集团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朱辉认为,后奶粉配方注册时代,小品牌将会退出市场,降价和甩货将会变得越来越难。随着配方注册的密集公布,到2018年1月1日那些不能拿到注册证的企业,仅靠承诺对于经销商来说很难再有说服力。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