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企业受各类成本增加的影响,经常要解决产品涨价的问题。涨价后,对渠道和消费者都会产生影响,可能会产生市场波动、影响企业的销量。
为降低因涨价而引起的市场不良反应,企业每次涨价,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保证平稳地过渡到新的价格体系中。
涨价前的考虑
企业虽然受成本增加的煎熬,但在涨价之前,必须要考虑市场形势、竞争对手和自身的承受能力,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准确的涨价决策。
首先,看市场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趋势受国家政策、金融政策、区域消费环境、消费者支出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通过对自己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判断,暂时持观望态度。
如果国家有行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则可以通过获得国家补贴而暂时不涨价、维持市场现状。
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严重影响到国内各类奶粉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如果国家不通过政策调控,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堪设想。于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给予企业补贴。企业由于有国家的政策补贴,获得了短期休整的机会。
其次,看竞争对手。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由竞争、就是打倒对手。
在企业是否涨价这个问题上,还要关注竞争对手的表现。因为竞争对手就是自己的参照物,规模相同的企业的成本差异很小。
观望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其实就是“知己知彼”的过程,能为自己制定价格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看成本的增加情况是否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企业规模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边际效益的利用率。
如果一个饮料企业的年生产规模是50万吨,则比一个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企业在采购成本上更具优势。因为它采购量大,其采购成本相对较低(理论上是这样的)。
如果企业的成本增加情况已经超出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则可以通过降低供应商的供应价格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如果不能降低供应商的供应价格,就必须通过涨价的方法使企业经营系统平衡。企业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要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发展。
涨价策略
企业要调研消费者、经销商和终端对涨价的认知程度,只有对他们的心理有清晰的认识,涨价才不会失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主要有两种涨价策略。
一、试探性涨价
部分产品先行涨价。在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稳妥,可以采取部分产品试探性涨价的策略。
企业要梳理产品线,进而将这些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敏感型产品,另一类是不敏感型产品。
所谓的敏感型产品,是消费者日常消费的产品,同时也是企业的走量产品,价格低、销量大,消费者特别关注价格,并且这类产品的消费者不够忠诚。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