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全面提升了我国食品产业微生物安全保障水平,引领了国家食品微生物核心种质和科学大数据创制,领衔建立了国家微生物种业战略创新联盟,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清平强调,“只有将珍贵的资源库、核心关键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甩掉‘卡脖子’的手。”
“其实现在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吴清平告诉记者,“不仅要识别微生物的过去、现在,还要预测微生物未来的变化,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将继续往全基因组进行研究。”
吴清平透露,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完善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将数据库进一步延伸到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医药微生物、大气空间微生物、水生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领域。计划在未来5年将菌种保有量提升至20万株,10—15年提升至100万株,届时数据库菌种保有量将占全球总菌种量的30%左右。
“推进中国微生物菌种基因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提升我国微生物科学研究和产业水平,立足于国际前沿,并吸引高端人才。”在吴清平的规划中,还将建立面向公众开放的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络平台,以丰富的科普内容向公众普及微生物安全健康知识。
“现在是我国科学家做科研、创新最好的时期,国家将科技创新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年来,吴清平最大的感受是,国家的支持,使得科研人员能够专心、潜心进行创新,推进成果产业化。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