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认真落实陪餐制度。校长是校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家长是对孩子“舌尖上的安全”最关切的监督主体。建立陪餐制度,无疑是形成有效监管的必要保证。学校可进一步将陪餐主体扩大到分管领导、相关负责人员及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建立分级陪餐制度,做好陪餐记录。学校可邀请符合健康条件的家长志愿报名,每月或每周自主选择陪餐时间,配合“食堂开放日”“周中陪餐日”等常态化陪餐机制建设,让家长全程参与陪餐监督,确保学校食堂关键点位、关键环节全程受监控。学校要及时研究反馈家长在陪餐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更换满意度低、认可度低的配餐企业。
三是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在自媒体时代往往会被放大,具有危害性高、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学校管理者需要以公开坦诚的沟通积累信任,以严谨及时的调查粉碎谣言。2019年的案例中,部分家长通过伪造证据、散播谣言等激烈方式表达对于学校承包食堂食品安全的担忧,逾越了法律红线。学校应当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的民主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的作用,同时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机制,准确、及时、客观地发布相关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食品安全是民生热点,是当下民生更是代际民生,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是国家的千秋大计,依法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任重而道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