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母乳中含有多种低聚糖,尤其是聚合度3-5的抗性短链低聚糖(也称不消化短链低聚糖),这是母乳与生俱来为婴儿提供健康的元素,也是促使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关键组成,而短链低聚糖在牛乳中几乎是测不到的。
由于吃母乳的婴儿双歧杆菌在接近纯粹的培养状态,同时又抑制了链球菌等有害菌,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酸甜味,pH值在5.0左右,这是双歧杆菌将乳糖分解成短链脂肪酸所致,酸性环境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身体受到感染,增强婴儿抵抗力,双歧杆菌生长的同时会产生维生素A、B1、B2、B12、K、烟酸、叶酸等,有助于婴儿良好的营养和吸收,维持健康。
一般母乳喂养3-6个月后的婴幼儿开始食用蛋黄、鱼肝油、米粉等辅食,这时大便就变得和大人一样臭,此时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也大大减少,到幼儿期已减少至10%左右,同时伴随出现的是腹泻、便秘、消化吸收差、上火、易感冒发烧,免疫力明显降低等现象,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全球医学家尤其是生物医学家在寻找可替代母乳中短链低聚糖的天然功能因子上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营养学的发展以及微生态及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日本和欧美国家成功开发了可完全与母乳中短链低聚糖相媲美的低聚半乳糖和龙氏益生元)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米粉中,如日本的森永公司和欧洲的雀巢公司。
益生元最主要的作用是活化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促进它们生长繁殖,同时抑制致病菌,只要每天3-8g FOS就能有效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双歧杆菌生长的同时产生大量乳酸和醋酸,加速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抑制腐败菌和病原菌的生长,减少了氨气、硫化氢、由基醌等有害物质的生成;还具有热量低、不影响血糖、促进钙质等营养的吸收和平衡、提高抵抗力等作用,是提升奶制品多种功能的有效添加成分。目前在日本和欧洲,FOS被科学界定义为一种调节身体健康和感觉愉快的因子,并已广泛用于几千种食品中。
儿童便秘的原因以及基本治疗方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