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3月,,伊利在全国自建、合作及在建牧场已达2400多座,规模化、集中化的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中达95%以上。
惠及更多农户家庭
当然,伊利给张磊、付海亭的牧场带来新气象的同时,受益的绝不仅仅是他们两人。由于牧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状况的好转,带动了周边种植、运输、饲料供应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家庭受益。
付海亭的兴备奶牛场虽然规模还不够大,只有240头的奶牛存栏量,但也从附近村庄招了10多个农民来帮工。负责牧场日常管理的袁崇亮就是其中之一。袁崇亮有10多年的养牛经历,以前是经营家庭牧场,采用传统饲养方式,奶牛疾病多发,单产又低,全家一年忙到头也没多少收益。现在他到兴备奶牛场打工后,一人的年收入就达10万元,而妻子也能腾出空闲在外打工,每年也有好几万元的收入。
据袁崇亮介绍,奶牛场其他同事以前大多在家务农,种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由于当地缺水,农业收成并不高,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才几千元,而在牧场干活直接拿工资,一个月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
张磊经营的丰沃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则雇佣了近60名员工,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挤奶工刘亚项以前在县城工厂上班,下岗很多年一直打零工,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但到丰沃奶牛养殖公司后他每月的收入也达到了3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伊利的合作牧场中的不少工人或物料提供者曾都是散养户,因经营不善从奶源核心链条上退下。但得益于伊利奶源建设的快速发展,他们继续活跃在奶源产业圈,成为缔造优质奶源的幕后力量。
在伊利集团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目前,丰沃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唐山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张磊对记者说,由于牧场对饲料用量大,要求品质高,他与附近上千户农民签订了玉米订购合同,给农民统一发种,免费提供牛粪等有机肥料,等玉米成熟后派人到农田统一收割并加工成全株青贮饲料。“每年牧场的饲料消耗量有2万吨左右,采购金额超过800万元。”张磊表示,据他估计,向牧场提供饲料原料的农户每亩净利润一年能达到1200元。未来他还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有望给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更多实惠。
乳品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的特点。随着伊利跻身全球乳业10强,其龙头带动效应正愈发凸显,给当地种植养殖、饲料加工、包装物流、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助力。仅以产业链最上游的奶源建设为例,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伊利为奶户累计发放奶款突破千亿元。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突破30亿元,带动500万奶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