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专家在热议牛奶的饮用问题,甚至有人声称牛奶不宜饮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牛奶,被誉为牛科动物的甘美乳汁,自古便在医籍中留下其独特的记载。那么,古代医家们又是如何评价这一乳白色的饮品的呢?
《名医别录》中记载,牛奶能补虚损、止渴并有助于舒缓气息。而《千金·食治》则进一步指出,加入生姜和葱白的牛奶,不仅能止住小儿吐乳,还有助于补劳。同样,《本草拾遗》也强调了牛奶的诸多益处,如生服可去热气、滋润肌肤并止渴;若与蒜一同煎煮后食用,还能治疗冷气、痃癖及赢瘦等症状。
此外,《日华子本草》中提到牛奶能润泽皮肤、滋养心肺并解热毒;《滇南本草》则称其能补虚弱、止渴、养心血,并有助于治疗反胃和利大肠。值得一提的是,《本草纲目》更是将牛奶誉为治疗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及除黄疸的良药。而《丹溪心法》则推荐在反胃噎膈和大便燥结时,以牛、羊乳配合四物汤进行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牛乳味甘性平(或微寒),能归入心、肺、胃经,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及滋润肌肤的功效。它不仅能治疗消渴、便秘、阴血亏虚、黄疸和小儿吐奶等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中毒的症状,发挥其解毒作用。
牛奶,这一乳白色的饮品,对人体益处多多。然而,它也有一些搭配上的禁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牛奶的作用,又有哪些人群不适宜饮用呢?接下来,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关于搭配禁忌。牛奶中富含的酪蛋白与酸性食物相遇后,容易形成大块凝块,这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可能引发腹胀、恶心和呕吐等不适。因此,《本草拾遗》中特别指出:“牛乳与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症结。”这一点在日常饮用时需格外留意。
其次,我们谈谈服用方法。牛奶的性味偏寒,建议煮热后再饮用。在煮牛奶的过程中,可以加入生姜、葱白、红枣和大蒜等温中健脾的食材,这样不仅能中和牛奶的寒性,还能提升饮用的效果。例如,姜汁撞奶和红枣牛奶就是两种极佳的饮用方式。
适宜人群
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老年人中那些火气旺盛、大便秘结的人,适宜饮用牛奶。而对于无法用人乳喂养的婴幼儿,牛奶也可作为替代品。此外,《校注妇人良方》记载,产妇在分娩后出现大小便不通畅,且常规药物无效时,牛乳能发挥润肠通便的效用。
不宜人群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宜饮用牛奶。如《食疗本草》所述,体质偏冷的人应避免服用。同时,《本草经疏》也指出,脾胃虚弱者不宜饮用。《本草汇言》则强调,体内有冷痰积饮的人应谨慎饮用。综上所述,体质偏虚、偏寒,脾胃功能不佳,或体内有痰湿的人群,饮用牛奶可能并不适宜,因为这可能加重他们的体质偏颇,导致咳痰增多、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在选择饮用牛奶时,应充分了解个人体质情况,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享受其带来的健康益处。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