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市场布局
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预制菜,还需要推动预制菜产业按照市场规律优化布局,可以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
“天时”是指原材料产地优势。产地的劳动力、能源、用地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综合成本优势明显。预制菜是特色农产品产区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仓储流通及加工业的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企业可据此布局。
“地利”是指主打效率和成本结合的销地端预制菜市场。可在B端餐饮半成品、精加工原材料等保存期短、配送响应及时的预制菜产品供应方面重点发力,通过构建及时配送网络,实现订单快速、高效响应,通过帮助客户提升供应链周转率、简化管理来降低综合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这类体系最好是在已成型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上构建预制菜体系,优化结构,升级服务。
“人和”主要是指某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单品或系列产品,以秘制配方、独特风味、字号品牌等抓住消费群体,满足区域预制菜个性化产品市场需求。该方法适合初创、中小规模和构建特色品牌的企业,着重在单个或一类产品上深耕,通过技术分解、工艺流程化实现操作岗位单纯化、工序专业化,有效保证菜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节约单品成本,强化企业竞争力。
注重营造环境
对各地政府而言,预制菜是一个新的产业机遇。为了抓住这一机遇,不少地方配套了专门的产业园区做支撑,并将其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集聚打造。广东、山东、福建、河北等地先后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瞄准万亿元产业前景,争夺“预制菜之都”“千亿元产业集群”或“单项冠军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在发展预制菜产业时,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产业基础,科学布局规划,配套发展预制菜产业的软环境和硬设施。
在软环境营造方面,地方政府既要出台各种奖补激励政策,为预制菜企业提供税收、融资、营销等一系列支持。同时,围绕预制菜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政府可以通过筑巢引凤,推动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参与研发,鼓励科研人员驻园入企定向进行科技攻关,开发有竞争力的预制菜产品,开拓市场,实现产学研联动。
另外,地方政府既要为预制菜新业态提供包容的监管环境,也要防控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相关部门需强化预制菜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明确项目(企业)退出机制,严格程序办法,建立评估考核制度,确保企业规范经营。形成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媒体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制定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理方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