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0px

670*90px
960*182px

细化奶业发展管理模式 转变中国奶业传统观念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 作者:佚名 | 2017年8月9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7月初,受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邀请,一支由15名奶业资深人士组成的团队前往荷兰进行实地考察,拟通过考察人员全程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体会荷兰奶业全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实践对中国奶业带来的借鉴和启示。

此次考察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参观走访。从对考察团人员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奶牛信号学培训中心的学习和在Wantena家庭牧场的参观给大家的印象最为深刻,体现出荷兰牧场管理模式的精细化、专业化程度,以及全民对环保、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成熟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锻造出高品质原奶

考察团成员纷纷表达了对荷兰小规模家庭牧场及合作社组织形式的认可。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业务拓展经理刘珍表示,因为自己常驻荷兰,对荷兰奶业有更深的了解,奶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确实是关注重点。牧场十分注重动物福利及环保问题,企业-政府-高校三方一起努力以实现奶业最佳利益的平衡,从而保证较高的原奶产量和质量。此外,荷兰以合作社性质的组织形式将乳业公司与牧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还有像Qlip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其高效、专业、可靠的分析手段,对奶业从生产到销售起到监督作用。通过多方协作,共同优化行业水平,保护奶农的利益,来激发企业及牧场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障奶品质量。

来自中国奶业协会的关智萍女士在采访中也谈到,中国因受国情限制,牧场大多是规模化发展,动辄就是成千上万的奶牛数。而荷兰牧场平均90头奶牛的基数,坐拥大面积的天然草场,掌握智能化的牧场技术,以高于欧盟标准的严格要求使奶牛在更科学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同时,荷兰奶业还配备有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涵盖了奶牛繁育、饲料营养、动物健康、牧场设备和畜舍环境等众多领域。荷兰倡导“从牧场到餐桌”的奶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在奶牛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动物本身的行为细节,利用尖端技术实时监测,确保奶牛健康,并生产出优质原奶。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规模化的发展态势,照搬荷兰奶畜养殖模式和人员管理标准来执行,从环境和成本方面上考虑并不适宜。而国内的中小牧场在管理和运营上能力参差不齐,形成不了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的合力,一般借助甚至依赖于饲料等供应链企业的技术支持。同时,牧场和乳企之间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利益联合体,加之环保压力和微弱的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压缩了中小规模牧场的生存空间。所以在向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学习的时候,唯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引进和借鉴,才能真正帮助国内规模牧场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中国奶业进步。

123

上篇:

下篇: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作者(佚名) 阅读()
相关内容
    contact us电话:0931-2129298 2124602 2124606  传真:0931-2134318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南路225号(730000)
    100*100px
    Copyright @ 2013-  陇ICP备2021001777号 版权所有:中国干酪素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