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酸奶牛迅速走红市场,始于2015年。短短几年已在全国开了500多家连锁店,但与之相伴的是许多名字相似的酸奶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疯狂出现,达到“哪里有一只酸奶牛,哪里就有相似的酸奶牛”的地步。
相似名称遍地开花
记者走访重庆多个商圈发现,名称相似的酸奶牛门店数量几乎和一只酸奶牛门店不相上下,有的地方甚至相似名称门店数量超过一只酸奶牛的数量。以南坪万达为例,正宗的一只酸奶牛门店附近便有某一口、某牧场、某妹妹、某果果四家门店,而且品类和价格都很接近一只酸奶牛,让人难以识别。
市民韦女士告诉记者,“与一只酸奶牛名称相似的门店实在是太多了,我就经常上当受骗。虽然有时觉得味道差不多,但心里很不爽。”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喝过名称相似的酸奶牛,而且讨厌这种跟风行为,所以只喝正宗的酸奶牛。”
市民许女士表示,出现相似名称的酸奶店和一只酸奶牛自身不足也有一定关系,“我肯定反对这种竞争方式,不过,一只酸奶牛都是现场操作,包装简单,加上饮品制作本身不算复杂,所以自然容易被抄袭。”
全国打假困难重重
一只酸奶牛重庆公司总裁伍先生告诉记者,“维权是我们现在非常苦恼的问题,我们已通过工商部门、法院等进行过维权,但由于这些名称相似的门店加盟公司注册地在外省,所以只能奔赴全国各地挨个打假,非常的累。”
一只酸奶牛在重庆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并有上市公司做支撑,加上全冷链配送,走健康时尚酸奶饮品路线,在重庆具有口碑效应,但是,由于饮品投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仿冒成本不高,所以,造成仿真现象突出——模仿店在名称、外观上能做到与一只酸奶牛高度形似,并且就在一只酸奶牛的门店附近扎堆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消费者的误导。
“对于那些容易引起混淆的仿冒店,涉及到了商标侵权,我们会收集相关证据,采取一定措施。第一步通过律师发提示函进行劝告,如果没有改善,第二步就是寻求工商部门帮助,如果依然存在情节恶劣的侵权行为,我们就会考虑采取法律手段予以维权。”伍先生表示,目前跨省维权成本非常高,而且涉及到多个省份,公司方面有心无力。
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由于屡遭侵权,一只酸奶牛的维权之路显得比较坎坷。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一只酸奶牛的商标是依法注册,但很多核心为某某酸奶牛的近似商标都未获依法注册,目前我们发现的相似品牌达50多个,有些品牌开店近百家。为此,我们一直在走正当程序,但维权过程非常耗时、耗力,尤其是时间成本。”
而前段时间的恶意诽谤风波,则是竞争对手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故意抹黑,所幸一只酸奶牛及时作出反应,发表声明对问题做出澄清。恶意诽谤风波事件发生后,江北区食药监局发布了官方说明予以辟谣,但因网络迅速传播对一只酸奶牛的品牌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一只酸奶牛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诽谤的负面消息网络上已经消失了,经过这次事件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一只酸奶牛的辨识度,也算是因祸得福。”伍先生表示,公司对通过维权手段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