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牛奶1周喝7天,坚持了20年,最后却因缺钙松做了手术,牛奶应该怎么喝?
最近我接诊一个患者,68岁,家中很有钱,却因为骨质疏松导致压缩性骨质住院。
最后做了骨水泥治疗,幸好治疗及时,术后生活质量还能自理。
不是个例,我经常碰到这种病例。
相反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我访问过一些,却很少有这种情况。经过分析总结,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生活的共同点。
因为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城市中的老人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会喝牛奶,每天大约喝1000毫升左右。这样维持了将近20年的时间。
而相反那些家境贫穷的老人,几乎没有或很少喝过牛奶的人,却发病率不是很高。
反复查阅治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牛奶惹的祸!
为什么从理论上不正确的喝牛奶可以导致骨质疏松呢?
其实是这样的。
我们喝的牛奶中主要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成分是乳糖,另一种成分是酪蛋白。
我们国人很多人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
乳糖不耐受综合症指的是,在我们人体乳糖是不能够被直接吸收的,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才能被吸收,而我们国人很大一部分人是缺少这种乳糖分解酶。所以这种乳糖不能够直接被吸收,从而部分乳糖会被排入肠道会刺激肠道蠕动,是的肠道蠕动加快,造成腹泻。
长此以往,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另一种成分酪蛋白。
酪蛋白是哺乳动物,包括母牛羊和人奶中的主要蛋白质,因为人乳中没有阿尔法酪蛋白。酪蛋白是氨基酸的来源,也是钙,磷的来源,所以商家酪蛋白的宣传力度比较大。
酪蛋白是牛奶中含有的一种蛋白成分,也是被商家广泛宣传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的喝奶会有大量的这种酪蛋白在体内新陈代谢,因为蛋白质在体内的新陈代谢会产生酸性物质。
所以喝牛奶越多,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越高,这样体内的酸性物质过高的话,会使我们体内的骨头里的钙质溶出越多。
长此以往,会加重我们的钙质流失,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体内缺的情况,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每天一如既往的去喝牛奶补钙,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如此发展下去,就会导致骨质疏松,长期的骨质疏松,必然会导致压缩性骨折。
那解决方案是什么呢?该怎样正确的喝牛奶?
众所周知,牛奶是非常有营养的一种物质,正确的喝牛奶方式应该这样。
第一,喝牛奶的量。
我们喝牛奶要讲究量, 普通成年人每天可以喝200到300毫升的牛奶。每天过量大于1000ml,会导致机体酸产生过多,加重钙质流失,有造成骨质疏松的可能。
第二,喝牛奶的时间。
儿童和青少年晚上喝牛奶有利于生长发育,睡眠不良的人晚上也最好喝牛奶。
服药前后一小时内不要喝牛奶,否则会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三,和牛奶的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饮用脱脂牛奶更为合适。
第四,其他注意事项。
袋装牛奶最好在饮用前加热,这样可以杀死细菌,但温度不能太高。
不能空腹喝牛奶。最好搭配一些主食。例如馒头、面包等,否则会引起腹胀或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