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一批跨境电商网站的兴起,婴幼儿奶粉跨境购增长迅速,但其中也暗藏不少隐患。近日,海淀法院网发布的《网购买到销毁进口奶粉,消费者诉销售商10倍索赔》一文,经媒体传播后,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线下渠道被严禁销售的不合格产品,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堂而皇之地进行销售,这一现象再度让业界将目光聚焦于跨境购监管这一“灰色地带”。
消费者投诉网购买到销毁进口奶粉 据海淀法院网刊发的《网购买到销毁进口奶粉,消费者诉销售商10倍索赔》一文描述,消费者徐先生通过京东促销购买了一款原装进口奶粉,后发现此批奶粉属于销毁产品,将北京百惠隆贸易有限公司、江西华欧中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还货款15939元,并索赔10倍赔偿,京东承担连带责任。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徐先生诉称,京东618促销日,徐先生购买了北京百惠隆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的德国原装进口乐爱朵2段奶粉。由于促销力度比较大,跟客服联系下次购买也要遵循618大促价格。故又在2015年7月1日购买了3段2段奶粉,两次一共支付金额15939元。7月20日,徐先生发现国家质检总局于2014年8月下令销毁这批奶粉,举报到海淀区食药监,故诉至法院,提出上述诉请。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上述在电商平台买到销毁进口奶粉的事件,并非孤例,来自日本核污染区的奶粉也不时顶风闯关。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1日-20日,长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邮检办事处在入境邮件中连续截获大批日本东京都、群马县的婴幼儿奶粉。此前,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从入境快件中查获原产地为东京都的奶粉632罐,货值近6万元。 事实上,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国家质检总局当年4月就发布公告,禁止进口日本东京都、埼玉县等12个县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后来也只对山梨和山形两县产品解除了禁令。而根据今年央视“3·15”晚会的曝光情况,跨境电商进口儿童用品抽检不合格率高达33%,其中就包括进口婴幼儿奶粉、辅食等儿童食品。 记者调查不合格奶粉借跨境电商入境 来源广、品牌杂、跨境购电商碎片化……近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呈现出的这些特征给监管带来很大挑战,特别是针对使用合格产品进行品牌造假,很难监管。作为连接国内消费者与海外的重要窗口,跨境电商汇集了大量海内外卖家,这其中也暗藏贩卖假奶粉的进出口公司,以及涉及走私、违禁奶粉的个人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