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食品讯:蒙牛乳业与法国达能合作升级,达能豪掷52亿港元成为蒙牛的第二大股东。经济之声评论:多元资本助力蒙牛加速国际化进程。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4年注定是乳业兼并重组的大年,乳业巨头都不会闲着。昨天蒙牛乳业与法国达能联合宣布,达能投入51.53亿港元认购蒙牛向其定向增发的股份,成为蒙牛的第二大股东。一年之内,蒙牛和达能的合作再次升级。
记者刘源源:蒙牛乳业昨日公布的消息说,将向达能发行大约1.21亿股新股,交易后,达能的权益将由4%上升至9.9%,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
交易完成后,中粮、达能、Arla Foods(爱氏晨曦)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6.3%、9.9%、5.3%,中粮仍为蒙牛第一大股东。三方总持股量从此前的大约27%,上升到现在的31.5%。
受此消息影响,从昨天开始,蒙牛股价就一路高开,昨天最高涨幅一度达到8%,涨了近3%。今天,在港股高开低走,跌过了1百点的情况下,蒙牛乳业却逆势上涨了6%,开盘就是40.40,股价又创了新高达到40.45,成交额超过了7个亿。成为今天十大港股机构首推的股票,另外一些畜牧业方面的股票——牧业现代,也乘势而上。
对此,,达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兰克?里布表示,交易符合达能的策略,公司将通过增持蒙牛股权及加强合作,把握中国低温乳制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创造多赢局面。
蒙牛总裁孙伊萍也表示,凭借三个战略股东的各自优势,蒙牛将把握好未来机会,加快成为全球乳制品企业。
我了解到,这也是中粮、蒙牛与达能近一年内在股权方面的再次合作。去年5月,中粮和达能成立合资公司,达能通过该合资公司持有蒙牛乳业约4%的股份。
昨天蒙牛与达能合作升级的消息公布后,首先得到大投行美银美林的祝福,美银美林今早发报告说,相信蒙牛股价对交易会作出正面的反应,达能的战略性增持,意味蒙牛正推进国际化进程,打造成全方位的乳品饮料企业,为未来利润率扩张,提供充足的空间。该行重申评级“买入”,目标价45元。蒙牛乳业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股价曾高见40.35元,见52周新高。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张立栋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蒙牛与达能一年之内两次合作,有分析说,蒙牛太缺钱了,合作对于蒙牛来说,既化解了当前财务压力,又对其走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达能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对蒙牛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立栋:我想首先是从对蒙牛来看,蒙牛要在这一轮乳业签订潮中要获得更多的主动权,首先一个最基本的是要有足够资金和资源的支持,现在看起来像51.53亿港币,这样大的一个资金量对于蒙牛来说确实是非常的及时收入囊中了,这样一个资金储备通过对达能的定向增发,能够获得很大的资金储备,为它未来的一些产业并购提供很好的支持。另外从引入达能作为它的第二大股东来看,它并不孤立前年的时候蒙牛其实引进了欧洲最大的乳品公司技爱氏晨曦就是有了两个大的国际乳品行业巨头。另外它的第一大股东就是央企中粮集团,所以拥有了这三家大的股东之后,对于蒙牛来说确实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我们也发现蒙牛从中粮控股蒙牛之后,蒙牛企业的整个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蒙牛给大家印象更多是营销噱头很多,现在可能是产品务实的情况更多了。
经济之声:当对于达能来说也是一个赢家,因为它可以借此与蒙牛和中粮深化合作,也会为它的奶粉业务的重新发展赢得一个机会,应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回顾此前的达娃之争以及与光明的合作纠纷,达能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纠纷不断。这次达能与中粮、蒙牛一年内在股权方面两次合作,有人说,达能这次的态度都变了,不再那么强势。你怎么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合作能给达能带来什么?
张立栋:说起达能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合资公司的进程,达能确实是属于一个屡战屡败者,和多家公司有合作,但是合作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了,包括最早的像哇哈哈,还有之前的光明乳液,还有汇源等等吧,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了,我想这次和蒙牛能够不再那么强势,也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因为和中国公司在合资问题上有很多的文化包括经营理念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如果说不能做好一个更好妥协的话,很容易把这个差异变成矛盾,这是它不再强势的原因,至于说给达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对达能来说从战略来说,达能是不能放弃中国这么大市场的,中国市场我们说消费人口众多,事实上现在中国市场还有一个更大的机遇,就在于中国对内需升级的要求,消费升级的市场缺口是非常大的,而和蒙牛的合作主要是针对低温乳制品,而低温乳制品又是在乳品行业来说是一个高附加值的,是相对高端的一些产品,比常温奶来说附加值更高,这个机会是很多的。另外达能也有自己的奶粉,从去年和蒙牛的合作来看,达能自己的奶粉销量在中国也是赢得了很多机会的,所以我想这个对于达能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中国国内的有政策对于乳品企业有一个很大的扶持力度,而对于纯粹的外资企业,外资乳企监管力度也在加大,如果采用这样一个合资方式话,对达能也是带来新的机会。
经济之声:当然这次达能增殖交易对于双方来说,我们前面也分析了各取所需,但是可能对于行业来说就并不是如此的,我也注意到有一些分析人士谈,国家因为去年出台了一系列的这种奶业政策,本身就觉得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这次蒙牛在联手外资巨头,最终会不会对国内更多中小企业带来冲击?
张立栋:对于乳业来说,其实更多是一个升级和转型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中国乳业之所以带来很多恶名,尤其是以三聚氰氨事件为特征,那么对于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我想以往小而散的方式,不能以保护某某品牌或者某某区域性企业为借口来进行过度保护,从而让产品持续低质化和劣质化,所以我想通过行业的并购升级能够带来乳品产业整体升级,因为去年年底的时候,乳品行业其实已经开始了一些并购活动,包括蒙牛并购雅士利,包括贝因美的一些并购等等,这些已经做了一些试探性的举动。我们知道去年6月份的时候工信部推出这样的政策,要求在2年之内,也就是2015年扶持培育起十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乳品企业,因此在今年2014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在2014年行业并购随着包括蒙牛、伊利、光明还有三元等等这些企业整体的行动中国乳业整体形象和它公司的质量会提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