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促进生长发育的饮食选择,牛奶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等关键营养物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关于牛奶的属性,一些家长存在担忧,认为其寒性可能对孩子的脾胃造成影响。那么,牛奶究竟是否属于寒性?哪些人群在饮用时需要特别谨慎?喝牛奶又是否会导致性早熟或肥胖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01 牛奶的属性探究
牛乳,这一在中国有着深厚食用历史的饮品,其起源可追溯至商朝甲骨文记载的普遍饲养牛只和牛乳食用。在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中,牛乳被列为重要药物,并被描述为“微寒”。那么,这种被历史记载为“微寒”的饮品,在现代又该如何理解其属性呢?
之后,历代医家对于牛乳的性味理解存在差异。《千金要方·食治》中补充道牛乳的味道是“甘”,而后续的大部分本草,如《食疗本草》、《本草备要》以及《本草求真》等,都认为牛乳具有“微寒”的性质,同时味道甘甜。不过,《新修本草》则提出牛乳“性平”,生饮可能导致腹泻,而熟饮则可能引起口干,感觉微温。此外,《重庆堂随笔》则认为牛乳性温。至于现代《中药大辞典》,则记载其性味为“甘、平”。
根据历代医家的记载,牛奶的性味多被描述为“微寒甘”或“平甘”,而并非寒性。这是因为寒性通常与苦味相关,例如大黄、黄连、黄芩等,而牛奶并不具备这些特性。基于临床经验,笔者认为牛奶的性味更偏向甘平,即使稍带微寒,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孩子来说也无需担忧。若能温服或热服,则更无需顾虑所谓的寒性。牛奶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更被视为一种药物,具有补虚羸的功效。《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其可“补虚羸”,而古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赞誉其为“最接近理想的食物”。因此,建议孩子们每天饮用1-2杯牛奶,以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同时,由于牛奶性平,无需担忧会损伤脾胃。
然而,有些人需要慎重饮用牛奶。特别是那些乳糖不耐症患者,他们在饮用牛奶后可能出现肠胃不适、腹胀、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他们的消化系统中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当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时,大肠内的细菌会与乳糖发生发酵反应,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从而引发肠胃不适的症状。对于这些人来说,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牛奶产品可能更为适宜。
牛奶蛋白过敏症。某些人的免疫系统会误将牛奶蛋白视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免疫系统会释放化学物质攻击牛奶蛋白,导致皮肤瘙痒、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支气管哮喘或大便出血。
0无法享用牛奶的替代方案?
乳糖不耐受者可选酸奶。酸奶经过发酵,其中的乳糖已被分解,因此这类人群饮用后不会出现腹泻,同时也能吸收酸奶中的营养。
牛奶过敏者的替代选择。对于牛奶过敏者来说,羊奶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羊奶被誉为最接近人奶的乳品,其营养全面且易于吸收。其脂肪球大小与人类母乳相当,蛋白质结构也与母乳高度相似,且富含大量的乳清蛋白。更值得一提的是,羊奶中不含牛奶中的某些致敏异性蛋白,因此适合任何体质的婴儿饮用,尤其适合肠胃功能较弱、体质较差的婴儿。
性早熟,这一个体发育上的变异,其病因错综复杂。多数情况下,它是原发性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然而,部分病例与社会环境及食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等存在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牛奶等动物性食品虽含有内源性激素,但含量甚微,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它们对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根据现有研究证据,食用牛奶和奶粉与性早熟之间尚未能确立明确的因果关系。